从品类分布来看,包括中国、日韩、东南亚在内的东方文化圈用户相对来说更喜爱角色扮演类、卡牌类等侧重成长的移动游戏产品。相比之下,西方用户更偏重策略类、竞技类的游戏产品。其中,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德国、俄罗斯等对外来移动游戏接受度较高。
在完美世界总裁鲁晓寅看来,每个地区的用户都有相应的游戏偏好,如何做到让海外用户接受十分重要。“我们在海外的各分支机构实现了人才和产品的本地化,员工大多是当地招聘,以便于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对产品进行符合当地文化和玩家兴趣的改善。一方面,我们会参考全球三方机构的用户调研报告并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在不同地区发行适合的游戏;另一方面,我们会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当地法规、文化、宗教等情况,在游戏界面、文字、活动等内容上进行本地化工作。”鲁晓寅说。
伽马数据总经理滕华对本报表示,中国游戏走出去前景广阔。目前虽然中东和非洲及东南亚整体市场规模较小,但其增长率均超过40%,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移动游戏的重点市场。
“中国游戏企业在海外推广时,应对当地市场进行深度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使用习惯,对游戏的玩法和逻辑作出调整和创新。在文化元素设计方面,也要考虑到海外用户所处的文化背景,对游戏中的中国元素作出适度改良,不能简单地强加给玩家。当地游戏企业最了解他们的用户,与当地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有助于中国游戏产业更好地融入海外市场。”滕华说。
深耕市场加大研发
中国游戏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分析人士表示,海外文化处理是游戏产业推广的重要抓手,既应注重玩法类型与文化题材的契合度和普适性,也要就不同地区、语言版本进行高质量本地化研发工作,充分满足海外用户需求。
掌趣科技董事长刘惠城说:“文化交流与软实力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一方面,要不断研发具有中国元素、中华文化的优秀游戏作品,形成更多中国原创IP输出海外;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游戏挖掘,提炼出容易被全世界所接受的中国视角的表达,丰富游戏产品文化内涵,加强中国文化的可持续影响力。”
游戏开发策划还需不断深耕。游戏生命力在于是否具备足够健壮的核心玩法、建立用户情感认同以及精细化的产品运营策略。
姜宇轩表示,国产游戏对于国内的市场把控很到位,能够准确吸引很多游戏玩家,并且产生现象级的热度。但是和全球一些知名的游戏相比,国产游戏对于后期的游戏开发和策划不到位,难以保持热度和可玩性,导致许多游戏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一款游戏是无数设计师和玩家共同努力打造出来的,中国游戏公司也应更多听取玩家意见,不要单注重经济效益,要让好的游戏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姜宇轩说。
游戏制作领域的专业化合作也很关键。这就需要建立更加专业、高效的全球化研发、发行体系,加速整合海内外优势资源,做好精细化运营。
“一款游戏在制作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个体,而是包括游戏策划、美术制作、音乐音响等多个分支的创作,每个部分都可以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国产游戏在海外推广时,要善于在每个分支领域寻找专业的团队合作,这对于提升游戏整体的质量、表现力会有很大帮助,让国产游戏更有竞争力。”滕华建议。
(责编:董思睿、杨波)